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
(资料图)
作者:郑济洲(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省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这一重要论述,为党的基层理论宣讲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理念遵循和实践要求。党的基层理论宣讲者要用“新、活、实”的宣讲讲好“高、大、上”的理论,讲出鲜活思想的深度、厚度与温度。
系统阐释宣讲内容,将“源头活水”与“生动实践”相结合。党的基层理论宣讲的内容要把鲜活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与基层工作的事理有效衔接,让基层党员、群众感受到鲜活思想的可亲与可近,避免让基层宣讲变为“高不可攀”的“象牙塔”。做好鲜活思想的“铸魂”工程,提升党的基层理论宣讲的思想引领力。让基层党员、群众能够明确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明晰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联系,做到对鲜活思想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善于从群众身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和典型案例出发,阐述“小故事”背后的“大道理”,进一步以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的基层理论宣讲者要做好鲜活思想的“溯源”工程,增强党的基层理论宣讲的历史穿透力。讲好鲜活思想的历史逻辑,让基层党员、群众明确鲜活思想“源自何方”“走向何处”,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展现推进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党的基层理论宣讲者要做好鲜活思想的“寻迹”工程,增强党的基层理论宣讲的亲和力。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的生动实践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逻辑关联,让基层党员、群众感受到鲜活思想与自己的“邻距离”。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各地调研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核心要义,实现对可见、可感、可促的现实发展的理论阐释,促进基层党员、群众进一步追寻领袖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准确把握宣讲对象,实现“全员教育”与“分众施策”相结合。党的基层理论宣讲者要推进宣讲“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辩证统一,主动了解宣讲对象的年龄结构、心理状态、知识储备、专业背景等情况,在基层宣讲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避免让基层形成宣讲者“高不可攀”“自说自话”的印象。把握受众心理状态,实现基层党员、群众“喜欢听”。从基层党员、群众的工作现实出发,用生动的语言让鲜活的思想指导工作的烦心事、生活的操心事、发展的揪心事,在艺术的宣讲中做好传道、授业、解惑。把握受众知识结构,实现基层党员、群众的“听得懂”。理解基层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用基层的语言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促进基层党员、群众明晰国内外发展大势、明晓古今发展变化、明确国家发展战略。把握受众工作需求,实现基层党员、群众的“用得上”。让鲜活的思想为现实的发展提供对策思路,实现基层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日用而知”“日用而新”“日用而乐”,促进基层在知行合一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科学创新宣讲方法,将“植根基层”与“现代发展”相结合。党的基层理论宣讲的场域在基层,这就要求在宣讲方法上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用“接地气”的宣讲方法让鲜活思想直击人心、触及灵魂,避免宣讲方法与基层实际的“脱节”。党的基层理论宣讲者要走进基层生活,在提升宣讲方法的本土性上下功夫。灵活运用全国各地已经形成的先进的基层宣讲方法,善于用基层喜闻乐见的方法传递鲜活思想的正能量。用好全国各地在党的基层宣讲中创造出的“炕头会”“茶话会”“田坎会”“树下会”“板凳会”等鲜活阵地,让鲜活思想在基层的实情、故乡的泥土中落地生根。融入基层人文,在提升宣讲方法的共情性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宣讲场域传播生态的客观实情和人文环境,用好“说相声”“文艺展”“小喇叭”“彩画报”“打油诗”等鲜活的基层宣讲方法,让党的基层宣讲实现宣讲者与宣讲对象的共感与共情。在用好互动式教学中形成宣讲共识,注重以拉家常的方式,与基层面对面解疑释惑、心贴心交流互动,用好事实数据和故事案例,让鲜活的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好教学科技,在提升宣讲方法的现代性上下功夫。用数字化发展的最新成果,提升党的基层理论宣讲的形式美,让基层收获更加有力、更加精美的宣讲力作。积极打造浸润式、立体化、精细化的基层宣讲空间,实现宣讲方法的推陈出新,帮助基层党员、群众切实感悟真理的味道、思想的力量。
来源:学习时报